长治市残疾人联合会
残联党建
长治市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规划》和“5+1”六个专项规划发布啦
发布时间:2023-02-07 02:58
  |  
阅读量:
  |  
作者:
本站编辑

山西法制报长治讯 1月30日下午,长治市人民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长治市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规划》和“5十1”六个专项规划新闻发布会。长治市委农工办副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郜起珍、长治市委宣传部文明办副主任郭卫平、长治市农业农村局总农经师张彦斌、长治市发改委副主任刘利斌、长治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秦国孝、长治市生态环境局副处调研员郭联宏、长治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村镇科长曾维宝参加了发布会,长治市委宣传部外宣办主任李志宏主持了此次发布会。

一、《总体规划》和“5+1”六个专项规划的编制背景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是一盘大棋,要沿着正确方向把这盘大棋走好,必须规划先行,科学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市委、市政府对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编制工作高度重视,在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进行了全面的安排部署。孙大军书记强调,科学管用的规划是乡村振兴的时间表、施工图,要以实施意见为依据,细化工作重点,完善政策举措,研究部署一批重大工程、重大行动、重大项目。杨勤荣市长提出,要以“20字”方针为引领,构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体系,总体规划要对表中央精神,对标国内先进,从我市实际出发,对乡村振兴进行全面规划设计,切实发挥引领指导作用。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市发改委、市委农工办牵头编制完成了《总体规划》;由原市农委牵头编制产业兴旺、生活富裕、体制机制创新三个专项规划;原市环保局、市住建局牵头编制生态宜居专项规划;市委宣传部牵头编制乡风文明专项规划;市民政局、市委组织部牵头编制治理有效专项规划

二、《总体规划》和“5+1”六个专项规划的总体考虑

总的来说,一是把中央大政方针作为《规划》编制的基本遵循。二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重大安排部署。三是充分借鉴国内先进经验和做法。四是有机结合长治实际力求突出上党特色。五是充分考虑地域和条件差异,分类有序推进。

编制过程中,从新时代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方位、基本特征出发,顺应乡村建设发展规律,充分考虑未来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着重把握和坚持了四个方面的结合:

一是坚持贯彻中央、省精神与体现长治特点相结合。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多次和规划编制单位对接,及时对表对标,既体现全面性、系统性力求省规划中的要求都有体现,又紧密结合长治实际,贯彻市委、市政府有关部署特别是孙大军书记、杨勤荣市长要求,吸收2018年年初安排的为期一个月的大调研成果,吃透市情农情乡情,在此基础上,把国家要求长治化、具体化。

二是坚持立足当前和着眼长远相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是一个全面的振兴工程,不能单打一,需要全面把握、全面振兴;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基于此,规划立足当前我市转型发展实际和高质量发展要求,重点明确至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2022年党的二十大召开时的目标任务。规划同时展望了2035年、2050年发展目标。

三是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规划结合我市“十三五”规划等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阶段性目标,对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顶层设计,同时针对我市“三农”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间题,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举措。

四是坚持战略性与操作性相结合。规划既强调宏观性、战略性、指导性,重在明确乡村振兴的大的方向、原则,又突出规划的约束力和可操作性,把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进行细化、实化。充分考虑地域和条件差异,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体现特色、分类施策、有序推进不搞一刀切,做到可操作、易评估、能落实。

三、《总体规划》和“5+1”六个专项规划的编写过程

长治市规划的编制过程,是一个思想认识不断提升、思路不断清晰的过程;是一个凝聚共识、汇聚众智的过程。规划能够顺利编制完成,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各县区、各市直单位的通力协作,得益于各地的大胆探索和丰富实践。规划是引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描绘了今后五年我市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让我们切实抓住历史机遇,増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的长治路径。

编辑:任仕杰

责编:杨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