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市残疾人联合会
工作动态
【关注】市残联:党建引领聚合力,残健共融谱新篇
发布时间:2023-02-07 12:36
  |  
阅读量:
  |  
作者:
本站编辑

原标题:【关注】市残联:党建引领聚合力,残健共融谱新篇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力弘扬“平等、参与、共享、融合”的现代文明理念,市残联充分发挥社区基层阵地核心纽带作用,凝聚各方力量,以党建为引领,深入开展各项关爱残疾人的服务,努力构建残健共融社区治理新模式。

党建引领,共筑基层治理聚能环

走进沙坪街道桂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康园”,十几个残疾人围坐在长桌两侧,认真地做着手工活。现场一名残疾人表示,在这里工作很开心,做一些手工,“能减轻家里负担,也可以康复锻炼。”据了解,社区康园中心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立足残疾人需求而推行的一项民生工程,康园中心为社区及周边的残疾人提供了一个社交活动的场所,也解决了他们的日间照料和康复锻炼问题,促进了社会和谐。目前,全市像这样的社区康园中心共有11家,覆盖了10个镇(街),每年为260余名智力、精神、肢体残疾人提供日间托养、康复服务。党群服务中心作为党员活动阵地和党员志愿助残基地,党员们常态化提供文明劝导、纠纷调解、节日关爱等义工服务,同时,通过有效激发社会组织的服务能量,使社区内的残疾人和居民都不断增强参与社区治理的自治意识、强烈愿望和能力水平。依托党群服务中心,社区康园中心建立起了直接服务残疾群众的工作机制,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以党建带群建,提升城乡社区治理效能。自2021年以来,市残联以党建引领,搭建社区康园中心助残平台,联合全市62个党支部及在职党员,开展“党建引领 志愿助残”关爱残疾人活动,通过整合党员队伍、专业助残社会组织、志愿者服务队伍等,带动更多的社会力量和社区群众参与社区建设、治理,实现社区多方联动,整合资源,共同参与。让社区群众尤其是残疾人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为民务实、踏实严谨的工作作风,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爱。

残健共融,营造良好的社区文化

残健共融是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更快地自立自强的最佳途径。社区康园中心让以往足不出户的残疾人也能走出家门,享受工疗、康复、娱乐、辅助就业、日间托养等系列服务。很多残疾人在康园中心找到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去康园康复、培训、娱乐成了他们每天必做的功课。社区康园中心现代完善的服务设施,丰富实用的服务内容,热情专业的服务人员,使一些悲观的残疾人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市残联还联合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残疾人群体及其他居民提供近距离的残健共融服务,大大提升了残疾朋友和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如联合多个部门在沙坪街道兴业社区乐民邨小公园设立法治文化宣传展架,悬挂宣传横幅,发放法治宣传资料,引导残疾人和市民群众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在双合镇合成村、雅瑶镇隔朗村党群服务中心开展普及特殊儿童的“早诊断、早干预、早康复”宣传活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保障0-6岁特殊儿童的康复救助需求;走进桂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向基层残联组织、社区党员干部、五大协会残疾人代表、康园中心学员进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宣讲。残健深度共融有效地激发了残疾人的参与性、自发性、主动性和乐观态度,推动他们更加顺利地融入外部世界。残健共融不仅促进了残疾朋友融入社会的能力,而且推动了社区居民与残疾人的交流互动,营造平等相处、守望相助、扶残助残的社区文化。

社会参与,共同做好“春天的事业”

残疾人事业是春天的事业,是一个浩繁的社会系统工程;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中的一员,关爱和扶助残疾人创造幸福生活是全社会成员的共同责任。市残联积极动员社会力量,链接社会资源,拓展帮扶渠道,创新助残形式,让残疾人生活在春天里,让温暖的阳光洒在更多残疾人身上。通过购买社会服务方式,吸纳社会资源,引入专业助残机构和优秀社工,“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保证面向残健的服务便捷精准、优质高效,全市11家社区康园中心先后引入了鹤山市为民社工服务中心、鹤山市施乐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鹤山市乐善社工服务中心等服务组织,通过严格的管理、定期的培训为残疾人提供康复理疗、心理辅导、就业指导等高效贴心的服务,7家社区康园中心获评省三星级社区康园中心,托养服务减轻了262个残疾人家庭照料和社会压力,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助力乡村振兴。今年,市残联分别联合市红十字会、广东狮子会铁夫服务队、鹤山市印刷协会等机构开展关爱行动,共慰问服务对象950人,慰问资金合计10多万元;争取社会热心人士及组织支持“温馨工程·爱心午餐”服务,为8个社区康园中心学员提供爱心午餐,资金共16万元。

来源丨市残联

-END-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